古往今来,饮酒都是最佳的情绪表达方式之一,无论高兴还是悲伤,振奋还是低落,来上一杯酒,情绪就有了表达或者宣泄的出口。 饮酒不免会醉,那么你知道醉酒的九重境界吗?其实古人早有总结:小酌、微醺、浅醉、沉醉、酣醉、烂醉、酩酊、癫狂、骇俗。由浅入深,逐渐沉迷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人诗文中的这九重醉酒境界。 一曰小酌怡情 四时佳景,庭前屋后,携三五好友,尝一二精致小菜,品一品珍藏的佳酿,酌酒吟诗,弈棋作画,不胜乐哉。 白居易眼见傍晚要下雪,便邀请了好友刘禹铜: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如此有逸趣的邀约,哪个朋友收到后不会欣然前往呢? 苏轼也曾在春日夜晚与好友赵德麟小酌几杯:春庭月午,摇荡香醪光欲舞。步转回廊,半落梅花婉娩香。不比秋日饮酒,让人常常感到悲伤寂寥,春日小酌,总让人觉得时光正好。 二曰酒意微醺 于爱酒的人而言,小酌难免不足,微醺才算渐入佳境,有时候虽未多饮,但酒香已然醉人,陶陶然,醺醺然,方得其中真味。 宋代陈鉴之喝到兴起便踏雪寻梅去:驴蹇火飚寒帽裙,吟肩山耸酒微醺。弯弯竹迳霏霏雪,小小溪桥淡淡云。细雪寒梅实恰到好处,薄酒微醺正恰合心意。 而清代吴绮更是与友人重游超然台时,看到春意萌发,感慨良多:问风流苏白,今何在,画里乾坤。酒微醺,振衣一啸,烟霭纷纷。真是春景动人,美酒动人,豪情也动人。 三曰轻酌浅醉 闲来饮酒三两杯也可,但情到浓时,不知不觉间酒意也愈浓,许多心事也能在此刻借着浅醉开口。 淳熙三年春,陆游任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幕僚时,与友同饮,虽春景正好,但仍难解家国忧愁,只能感慨时光易逝,斯人已老:长安不到十四载,酒徒往往成衰翁。九环宝带光照地,不如留君双颊红。 而酒中多愁亦多情,苏轼在甘露寺多景楼中友人笑谈过往趣事,饮酒赏乐,酒阑情融:停杯且听琵琶语,细捻轻拢。醉脸春融,斜照江天一抹红。只不知佳人粉腮生晕,是因晚霞映照,还是因酒意醉人了。 四曰沉醉如梦 虽说微醺浅酌已然能尽兴,但遇到好酒,好景,也难免会痴迷沉醉,昏昏然似真似假,飘飘然如幻如梦。 元代唐珙吹着洞庭湖的秋风,饮酒泛舟:醉后不知天在水,满船清梦压星河。飘渺迷离,令人流连。 而宋代李清照也曾: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如此难忘的体验实是令人心羡。 五曰酣歌醉舞 固然小酌怡情,大醉伤身,但偶尔酒至酣时,载歌载舞,才够畅然快哉。 李白在月下独酌,与影共舞;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醒时相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纵然凄清孤独,却别有韵味。 白居易在宴会上更与友人同醉:醉后歌尤异,狂来舞不难。抛杯语同坐,莫作老人看。可见其酣歌醉舞之乐。 六曰烂醉如泥 等酗酒无度,饮酒过量之后,那便是烂醉如泥的境界了。只是忧思难解之时,也总会有人借烂醉一场暂求解脱。 杜甫在四十岁时虽正当强仕之年,但已然感到力不从心:四十明朝过,飞腾暮景斜。谁能更拘束,烂醉是生涯。烂醉纵容伤身也伤情,但也勉强能暂时忘却烦恼了。 晏殊被罢相之后,也曾感慨:闻琴解佩神仙侣,挽断罗衣留不住。劝君莫作独醒人,烂醉花间应有数。现实的无奈总让人难以面对,唯有醉梦中方得洒脱。 七曰酩酊大醉 当烂醉一场也没有办法摆脱烦忧之时,那也只能醉上加醉,愁上浇愁了。 元好问在金亡前后,忧国忧民,悲愤填膺,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,乃尽弃浮名,沉湎面于醉乡:醒复醉,醉还醒。灵均憔悴可怜生。《离骚》读杀浑无味,好个诗家阮步兵!借酒浇愁,徒呼奈何。 唐寅曾中过解元,春风得意时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,功名被革,只能无奈归隐:酒醒只在花前坐,酒醉还须花下眠。花前花後日复日,酒醉酒醒年复年。好似逍遥自在,却也是无奈辛酸。 八曰如癫如狂 醉酒之后可不仅是一睡了之,还有很多人会做出与平日举止截然不同的失态之事,这些酒后癫狂之态在古人诗词中不少见。 辛弃疾一腔爱国心却壮志难酬,也只能痛饮忘忧:昨夜松边醉倒,问松我醉何如。只疑松动要来扶,以手推松曰去。醉眼把松看成了人,初读时趣意盎然,再读时却暗含忧伤。 黄庭坚与同样甘居山野、不求功名的眉山隐客史应之以诗相和:枝头生晓寒。人生莫放酒杯干。风前横笛斜吹雨,醉里簪花倒著冠。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,其疏狂不仅在酒后,更在心中。 九曰惊世骇俗 有些人酒后失态也不过是略显放纵疏狂之本色,更有些人在酒后尽显惊世骇俗之性情。 杜甫曾描写了唐代酒后八仙人的醉态,其中: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尽显诗仙桀骜不驯,豪放纵逸之态。 李白的惊世骇俗之醉态也并不是杜甫夸张,他曾多次在酒后狂言:古来圣贤解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。 醉酒这九重境界各有乐趣,但酒评网友情提示:切记小酌怡情,大醉伤身,美酒虽好,切勿贪杯。